刚开始跑步的新手通常很关注两个指标的提升:跑步的速度和持续时间。不仅仅是新手跑者,处于不同水平的其他跑者也同样为这两个指标的不断提升而努力,而事实上,跑步水平的提升取决于长时间的训练积累。你可能会说,我跑步仅仅是为了享受跑步过程带来的愉悦感,如果真是那样的话,你就不会点开本文了。
从跑完人生的第一个5000米到跑完第50个马拉松,相同的训练原则适用于整个跑步生涯,所以学习这些训练原则是提高跑步成绩的坚实一步,通过速度和耐力训练来改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,在训练的一开始尤其是前几个月会感觉进步很明显,随着时间的推移,能力的提升往往是悄无声息地在进行。
原则一:每周增加跑步的距离
所有的跑步训练计划都是逐渐增加距离和提高速度,通常是由工作日的短距离以及一个周末的长距离组成,每周的距离逐步增加。
要想获得真正的提高,需要训练更长的距离和更快的速度,让身体离开舒适区,然后逐渐适应,然后再提高强度。
原则二:听从身体的反馈
那么每周增加多少距离是合适的呢?一般的建议是不要超过上一周跑步距离的10%,然而新的研究表明,如果感觉尚好,你不必被这条建议所限制,《美国运动医学杂志》研究发现,不论遵守10%原则与否,跑者的受伤几率没有显著差异。这不意味着你可以在一周里成倍地增加跑步的距离,而应该更加关注身体的感觉,谨慎地增加跑步距离,在高强度的训练过后应该有一天或者两天的休息时间。除了明显的疼痛,生病、食欲不振、睡眠不足等等都有可能是训练过量的表现。
原则三:在长距离训练中增加速度训练
每周的速度训练是非常有价值的,但速度训练并不是真正模拟比赛,为了使身体能够适应比赛强度,可以将速度训练加入到长距离训练之中,在每公里的最后一分钟试着加快速度,体验比赛中的疲劳状态。
原则四:单独进行速度训练,但要控制强度
为大家推荐一个简单好记的速度训练方案:开始4组2公里快速跑,中间穿插2分钟的慢跑,在下一周继续采用该方案,试着缩短上次用时,如果轻松突破上次的用时,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组。
如果现阶段进行速度训练对你来说非常痛苦,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耐力训练上,对跑步新手来讲,连续跑20分钟对跑步新手来说可能会有点困难,重要的是建立一定的耐力基础,然后再相应进行一些速度训练就可以了,因为对于你来说,跑步的过程应该是享受而不是痛苦,跑步能力的提高不在一朝一夕。
评论